私域 AI 工作站:給長輩的簡單教學

(讓 AI 在自己家、自己的電腦幫忙,不用把資料丟出去)


🌱 1. 什麼是「私域 AI 工作站」?

以前我們用電腦打字、上網查資料。 現在我們可以讓電腦裡的 AI 助手幫我們:

  • 查資料
  • 回答問題
  • 看文件、幫忙整理
  • 協助打字、寫文章
  • 記憶重要資訊

差別在這裡:

用外面的 AI (像 ChatGPT)自己家裡的 AI 工作站
資料會上網資料留在自己電腦
需要網路離線也能用
每次使用要付費一次買設備就能長久用
方便但沒完全掌握自己掌控、安全

一句話:

就是把 ChatGPT 搬回家,自己保管,不靠別人。


🎯 2. 為什麼長輩也值得擁有?

你可能會說: 「哎呀我年紀大了,用不到啦。」

其實恰恰相反,最需要 AI 的,也可能是年長朋友:

  • 記不住東西 → 它幫你記
  • 找資料慢 → 它幫你查
  • 手不靈活 → 它幫你打字
  • 看文件吃力 → 它幫你念、幫你整理重點
  • 用手機複雜 → 它用講的就能回你

就像用「助聽器」,只是這是腦袋的助力器


🧤 3. 我需要準備什麼?

不用很複雜。 只要一台好一點的電腦就行。

基本條件(簡單說)

  • Windows 電腦
  • 記憶體 32GB(放資料的空間)
  • 顯示卡 16GB(讓 AI 思考用)
  • SSD 1TB(裝軟體用)

如果不知道這是啥? 交給電腦店,對他說:

我要一台能跑 AI 的電腦,跟 A4000 差不多等級。

叫店家配。你不用操心。


🧰 4. 裝哪些軟體?(像裝家電)

我們需要三個工具:

功能名字像什麼
AI 引擎OllamaAI 的心臟
簡單操作介面LM StudioAI 遙控器
瀏覽器版本Open WebUI像家裡的 AI 網站

聽起來一堆,其實只要按步驟裝而已。


🪜 5. 安裝流程(一步一步,照做就會)

✅ 第一步:下載 Ollama

到網站下載並安裝 https://ollama.com/download

安裝後打開「黑色視窗」輸入:

ollama run llama3

看到 AI 回你話=成功 ✅


✅ 第二步:下載模型(給 AI 頭腦)

再輸入:

ollama pull gpt-oss:20b

等下載完成。

你下載的是「會思考的腦袋」


✅ 第三步:安裝 LM Studio(更好操作)

到這下載:https://lmstudio.ai/

安裝 → 點選模型 → 下載 之後你就可以像用 Line 一樣跟 AI 聊天。


✅ 第四步:開瀏覽器介面(可打字、可講話)

如果家人幫你加 Docker,可用:

http://localhost:3000

打開後就是家用 ChatGPT


🧭 6. 日常怎麼用?

你可以跟電腦說——

「幫我整理這份文件。」 「幫我寫 Line 給兒子。」 「把這段醫療資料說得簡單一點。」 「請記住這個醫院門診時間。」 「幫我做生活提醒。」

AI 回你就像孫子一樣貼心 🤝


🛡️ 7. 安全觀念(不用擔心)

  • 資料都在自己電腦
  • 不送上網
  • 私密筆記也安全
  • 就算沒網路也能用

這叫 自己家的 AI、最安心


🎁 8. 你會得到什麼?

  • 一個永遠陪你思考的夥伴
  • 不怕忘記、有人提醒
  • 不會被網路欺負(假新聞 AI 會幫看)
  • 不求人也能懂科技
  • 跟晚輩聊天更跟得上時代

這不是機器,是大腦助手


💬 最後一句話

現在不是年輕人的時代, 是懂用工具的人過得更輕鬆的時代。

你不需要變工程師。 你只需要按步驟做,就能用 AI 幫自己、保護自己、陪伴自己。

蔡正信-數位教練

我是一位專精於數位轉型與AI應用的教練,致力於協助中高齡族群與企業主有效運用科技工具提升生產力。

蔡教練聯繫方式:https://rdcoach.pse.is/62uqz2

手機:0988-515-413

Line官方帳號2.0 : @rd.coach https://lin.ee/n4T9CGA
群英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資訊顧問電子郵件:hi@rd.coach

跨代際溝通 × AI賦能教學:
結合AI應用、數位工具教學與熟齡學習經驗,專注於中高齡與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輔導,擅長從0到1建構數位素養。

實戰導向 × 客製培訓:
15年數位教學經驗,服務鴻海、1111人力銀行、台南大學、瓦城集團等,設計實用導向的教學模組,強調易學、可複製。

工具整合 × 工作流設計:
善用Evernote、Heptabase、Telegram等多款工具,打造AI第二大腦與一元筆記系統,協助學員從資訊收集到知識轉化。

行動導向 × 教學有感:
500+場講座與工作坊,專注學員實作與成果回報,推動「數位生活力」與「AI生活實驗室」教學風格。

預見未來 × 實踐智慧:
關注生成式AI與數位倫理發展,推動AI工具於科研、商業、教育場域的實作應用,擘劃AI助理與智慧工作未來藍圖。

Share:

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