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孩子學什麼,未來不會被 AI 取代?


原始來源:https://x.com/dotey/status/1971650716839162261

有人問 OpenAI 的執行長 Sam Altman 一個問題:
「你會建議自己的兒子去學什麼,才能確保 30 年後他的工作不會被 AI 取代?」

Altman 的回答很有意思。他先提到一組讓人震撼的數字:

「我很容易想像,在不遠的將來,我們經濟體系裡 40% 的工作任務會被 AI 取代。」

也就是說,我們現在熟悉的工作,大概有一半的任務都可能由機器完成。

Altman 接著回顧歷史:

「其實,社會上的工作大約每隔 75 年就會更新換代一半。這種情況在 AI 出現之前就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。有了 AI 之後,我覺得這種變化只會更快。」

也就是說,人類歷史一直在經歷大規模的就業轉型;即使沒有 AI,職業結構隔一段時間也會徹底改變。有了 AI,這個週期只會加速。

那麼,Altman 會建議自己的孩子學什麼,來避免被 AI 取代呢?

Altman 強調的不是某個特定專業,而是以下幾項通用能力:

1️⃣ 學會如何學習(Learning how to learn):在知識以指數級成長的時代,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,代表能不斷吸收新知、適應新環境。

2️⃣ 適應力(Adapt to change):變化會成為常態,願意擁抱改變並快速調整的人,才能在洪流中站穩。

3️⃣ 韌性(Resilience):面對挫折與不確定性,維持積極心態與解題能力至關重要。

4️⃣ 辨識他人需求的能力(Learning how to figure out what people want):創造有用的產品與服務,說到底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。對人性的洞察與同理心,是 AI 難以取代的。

5️⃣ 人際互動能力(How to interact in the world):即便 AI 日益強大,「人與人之間」仍是故事的核心 。建立有意義的連結、進行有效溝通,這些人類獨有的社會技巧將愈發珍貴。

這番話挺有道理:人類對「新事物」的渴望、對連結的嚮往,以及展現創造力的衝動,從不會停止。這些深層的人性特質,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永恆動力,也是我們超越 AI、與 AI 共存的關鍵。

蔡正信-數位教練

我是一位專精於數位轉型與AI應用的教練,致力於協助中高齡族群與企業主有效運用科技工具提升生產力。

蔡教練聯繫方式:https://rdcoach.pse.is/62uqz2

手機:0988-515-413

Line官方帳號2.0 : @rd.coach https://lin.ee/n4T9CGA
群英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資訊顧問電子郵件:hi@rd.coach

跨代際溝通 × AI賦能教學:
結合AI應用、數位工具教學與熟齡學習經驗,專注於中高齡與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輔導,擅長從0到1建構數位素養。

實戰導向 × 客製培訓:
15年數位教學經驗,服務鴻海、1111人力銀行、台南大學、瓦城集團等,設計實用導向的教學模組,強調易學、可複製。

工具整合 × 工作流設計:
善用Evernote、Heptabase、Telegram等多款工具,打造AI第二大腦與一元筆記系統,協助學員從資訊收集到知識轉化。

行動導向 × 教學有感:
500+場講座與工作坊,專注學員實作與成果回報,推動「數位生活力」與「AI生活實驗室」教學風格。

預見未來 × 實踐智慧:
關注生成式AI與數位倫理發展,推動AI工具於科研、商業、教育場域的實作應用,擘劃AI助理與智慧工作未來藍圖。

Share:

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