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蔡正信(數位教練|漫遊數位創辦人)
2025 夏季更新 | OpenAI https://openai.com/zh-Hant/gpt-5/
– Free 版免費用戶,也可以使用到 GPT-5,使用次數到達上線就會變成 GPT-5-mini。
– Plus 版付費用戶可以用的上限會高很多。
– Pro 版付費用戶可以無限使用 GPT-5,並且可以使用 GPT-5 Pro。
🔧 這不再是模型升級,而是「工作模式的重構」
GPT-5 已於 2025/8/8 凌晨正式亮相。與其說這是新模型,不如說是 OpenAI 公開宣示:生成式 AI 將從「工具」進化為「流程合夥人」。
這次更新不是單純的 token 擴大或回答變聰明,而是從系統層級,全面升級成為一套 高效工作引擎:會記憶、會推理、能自動串工具、甚至可以自己理解上下文、主動執行任務。
🧠 GPT-5 的本質不是「更會聊天」,而是「更能做事」
核心升級五大重點:
- 上下文視窗突破至百萬 token
不再只適合短對話。現在能處理全書級內容、整段流程思考,適合教育、法務、醫療等需要全域理解的任務。 - 持久記憶 + 自訂風格支援
不只是記住名字。是能記得你的偏好、你過去說過的策略、你公司目前的專案邏輯。這是「長期合作夥伴」級別的 AI。 - 結構化推理能力強化
拋棄幻想式回覆。開始「用表格、邏輯步驟、階層拆解」的方式來幫你處理分析任務,幻覺顯著下降。 - 多模態支援全面進化
文字、圖片、音訊、影片都能理解與生成。對於企劃、腳本、設計、教學、品牌來說,是生產力與創造力的倍增器。 - 開發整合層級再上層樓
直接整合至 IDE(例如 VS Code、Cursor、Windsurf 等),幫你 debug、寫文件、優化流程,是工程師的真正副駕駛。
🏭 真正厲害的,是這次企業導入的廣度與深度
這不是單純「技術宅在叫好」,是連製藥巨頭、SaaS 領導品牌、交通平台、學術機構都開始投入實戰。
✔ Amgen 說 GPT-5 處理高度科學內容的準確率顯著上升
✔ Uber 與 Moderna 用來優化複雜任務邏輯與語境掌握
✔ Salesforce、Intercom、Figma、T-Mobile、SoftBank 都已部署
企業不再只是買帳號,而是重構整個工作流程,讓 AI 成為組織知識的第二大腦、團隊的智能代理人。
🔌 API 與 Chat 雙軌佈局,給開發者與企業最細緻選擇
OpenAI 這次同步釋出三款 GPT-5 模型 API 規格:
模型 | 特性 | 適用對象 | 價格(每百萬 token) |
---|---|---|---|
GPT-5 | 完整推理能力 | 中大型任務與科研 | 入 $1.25 / 出 $10 |
GPT-5-mini | 成本效益均衡 | 商務應用測試 | 入 $0.25 / 出 $2 |
GPT-5-nano | 超低延遲 | IoT、快速互動場景 | 入 $0.05 / 出 $0.4 |
此外還有 非推理版 gpt-5-chat-latest 供 ChatGPT 平台使用,企業可根據不同任務場景自由選擇部署模式。
📈 我對這波 GPT-5 的本質觀察與給學習者的建議
這不是你該不該學 AI 的問題,而是 你會不會設計流程給 AI 做的時代正式來臨了。
如果你現在還停留在寫提示詞(prompt),那會被新的 AI 工作邏輯甩在後頭。GPT-5 能自己理解脈絡、拆解任務、串接工具。現在該問的是:
「我怎麼把我的工作邏輯,轉化成讓 AI 自動完成的任務模組?」
「我該如何設計可複用的流程,讓 AI 成為我團隊的無形助理?」
「我的知識、經驗、策略能不能被 AI 長期學習與支援?」
這才是數位轉型與個人升級的關鍵思維。
🎯 下一步怎麼做?
如果你是開發者、老師、顧問、創業者、內容設計師、內部訓練負責人——我強烈建議你馬上嘗試以下幾件事:
- 🔍 申請 GPT-5 API,實測模型回應品質
- 🧭 設計一個專屬流程,用 GPT-5 串聯工具處理重複性任務
- 🗃 建立一份「AI 合作手冊」,整理常用語境、專案邏輯、風格偏好
- 📚 把自己熟悉的流程用結構化邏輯描述給 GPT-5 試做一次,看它怎麼回應
- 🧠 開始建立你的「AI 智能工作流程模組庫」
我們進入的不是「模型競賽時代」,而是「誰更能活用 AI 做流程管理」的時代。
這場革命已經開始。
你,準備好了嗎?
—— 蔡正信|數位教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