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網連結: https://wiki.heptabase.com/changelog
開門見山:v1.78.0 是一個「輕量,但方向極正」的版本。很多人會忽略這種更新,因為沒有華麗功能,但從產品策略視角來看,這是把瀏覽器搬進認知工作空間的關鍵一步,Heptabase 正在加速從「筆記工具」走向「研究 OS」。
這次更新兩件事:
- Web Tab —— 直接在白板裡開網頁
- 更好用的縮放 —— 快速定位資訊物件
不要小看,這意味著 Heptabase 正走向沉浸式研究場域,你的注意力、資料、思考不需要跳出工具。對深度工作者、知識產業人員、科研工作者來說,這等於把外部資訊流直接接進你的腦內工作站。
換句話說:我們的第二大腦,不再只是整理,而是真正開始“連網”思考。
為什麼我要特別提出?
這是 AI 第二大腦演進的分水嶺:
過去的 AI 筆記工具重語言模型、重自動摘要。真正的知識工作不是“收集情報”,是把世界拆解後重新組合,形成洞察和決策。
Heptabase 的節奏很務實:先打造空間、再串 AI、最後整合外部知識源。
這次 Web Tab,就是跨到外部世界資料整合的起點。
對我這種習慣Heptabase 做研究、NotebookLM 做素材 digestion、Telegram 當暫存區,ChatGPT 做推演的工作流來說,這個更新會加速把研究 loop 關起來。
商業本質:這是一個競爭訊號
Heptabase 成熟度逐步超車 Notion、Roam、Mem 的方向不是「更好記筆記」,而是:
做知識工的 Figma + IDE
你可以在這裡:
• 放 PDF、影片、圖片、網址
• 聊 AI、標重點、做推論
• 在白板空間中操作網頁
• 接下來 —— 把 Web → 卡片、卡片 → AI、AI → 思維地圖
研究工具 → AI 驅動的認知平台
一句話:從整理資訊,走向能夠做決策的第二大腦。
第一性原理:這個更新的底層邏輯
知識工作提升效率的順序:
- 降低 context switch 成本
- 讓資訊可視化與可關聯
- 嵌入 AI → 建立推論迴路
- 鏈接外部世界 → 資料持續注入
- 形成內化與輸出加速飛輪
v1.78.0 正是第 4 步開場。
未來的路線圖我預測會看到:
• Web Clipper ↔ Web Tab ↔ AI 深度整合
• 卡片與頁面的雙向切換
• 研究工作空間的自動化流
• 企業場景的多人研究看板化
這不是插件,而是平台演進。
風險與提問
我會關注三件事:
- Web Tab 是否拖慢大型白板效能?
- AI context 管理如何避免資訊噪音?
- 搜尋體驗何時達到 Evernote/Mem 等級?
如果解決,Heptabase 就不只是個人用工具,會成為跨部門知識管線。
最後一句話
v1.78.0 是“研究空間連上網路”的版本。
AI 時代不是會存資料的人贏,是能建系統、能做決策的人贏。
看似小更新,實際上是思考工具從「孤島」走向「網路生物」的進化節點。
下一步,就是白板 × Web × AI × 多來源同步推理。
這會是 2026 年知識工作者的真正門檻。
接下來,該思考的不是怎麼用,而是—
你要把哪種認知模型,訓練在你的第二大腦裡?
這才是勝負分水嶺。
Heptabase 推薦連結 https://join.heptabase.com?invite-acc-id=7116327e-0659-4c4c-a4d9-330b8ca81899 試用7天,用蔡教練的推薦連結,可以省5美元
 
				 
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