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為「蔡教練」角度撰寫的完整教學文章,直入主題、專業務實、跳脫框架,採用第一性原理視角與企業思維:
📘 一、開宗明義:Study Mode 是什麼?
Study Mode(學習模式)是 ChatGPT 於 2025 年 7 月 29 日推出的功能,可將對話變成分段引導式學習,不再迅速給出答案,而是藉由蘇格拉底式提問一步步誘導使用者反思與理解。
它不是另一個模型,而是透過定制的系統指令、與 40 多家教育機構合作,臨時注入學習策略與認知科學原理,目的是促進深度學習,而非僅完成任務。
二、功能架構解析(企業+第一原理視角)
- 互動式提問策略
開啟 Study Mode 後,系統會首先詢問使用者的能力水準與學習目標,接著以引導性問題反饋,而不是直接給答案。這種方式有意創造「學習摩擦」,迫使思考。 - 鷹架式(Scaffolded)教學設計
回應內容被拆解為多層次架構:從簡單敘述起,逐步帶入更多複雜性,減少認知過載。這符合第一性原理下對基本概念的解析與構架構造。 - 個性化回饋機制
若用戶開啟 ChatGPT 記憶功能,Study Mode 能根據之前的對話偏好及進度,提供量身制定的學習內容與反饋。 - 即時檢核與增強記憶
系統會隨時提供小測驗、開放性問題,並依用戶反應調整後續難度,促進知識的應用與鞏固。 - 可開關切換彈性
使用者可在對話中隨時切換 Study Mode 或一般模式,雖然這增加自由度,也可能形成逃避學習的風險。
三、使用流程與企業導入架構
使用步驟(以管理層或企業培訓導入者為角度):
- 使用者登入 ChatGPT(Free/Plus/Pro/Team 均可使用;Edu 版本預計數週內開通)。
- 開啟對話後,點選「工具」→選擇「學習與研究」進入學習模式。
- 系統詢問當前程度、學習主題與目標。
- ChatGPT 依據輸入提供分段問題、提示、自我檢查題與逐步講解。
- 用戶可隨時開關 Study Mode,或輸入文件/圖片讓系統生成題目與深化內容。
導入建議(蔡教練視角):
- 明確學習目標設計:在企業內部培訓中,不應僅讓使用者啟用 Study Mode,而應配合預先設計的培訓目標與學習情境。
- 配合真人導師設計結構:導師先設計學習大綱與關鍵驗收點,再將其整合 Study Mode 作為引導工具。
- 追蹤使用者反應與依從度:觀察員工是否跳過提問而直接切回答案模式,避免其只把它當成快速搜尋工具。
- 定期回顧與優化:彙整使用者反饋與實驗結果,與 OpenAI 針對未來功能(如進度追蹤、視覺化、目標設置)持續呼應。
四、潛在挑戰與第一原理式反思
- 自我驅動依賴性高:Study Mode 要有效,前提是使用者願意接受「被問答」的學習方式;企業導入時必須強化內部動機機制。
- 資訊正確性未解決根本問題:雖然形式改變,但仍沿用 LLM 的語料訓練方式,可能出現錯誤。需額外設計事實查證與專家審核流程。
- 易成為教育替代品的錯誤認知:若只強調 AI 教學功能,忽略人類啟發與情境分析,反而削弱組織內部教學設計能力。應視 Study Mode 為「教學支援而非替代」。
五、結語:蔡教練的未來觀點與質疑視角
- Study Mode 本質是一種學習介面控制策略,不是終點,而是讓使用者思考流動起來的開端。
- 從第一性原理看,其核心是引導思考而非輸出答案,應檢視其是否真正造成學習者的理解變化。
- 若導入企業或組織學習場景——你的設計邏輯不是簡單加上 AI,而是先問:「使用者應該學習什麼?如何衡量學習成效?AI 在那裡扮演什麼角色?」
- 只有當 AI 支援的提問策略與人類設計的教學設計緊密結合,才能真正達到數位轉型的落地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