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al 入門學習地圖:從Prompt到Mini App

Introducing Opal: describe, create, and share your AI mini-apps 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blog.com/en/introducing-opal/

這篇來自 Google Developers Blog 的文章宣布了 Opal 的推出,這是一個來自 Google Labs 的實驗性新工具,用於描述、創建和分享 AI 迷你應用程式。該工具的目標是讓使用者能透過 自然語言視覺編輯,將提示、模型和工具串聯起來,輕鬆地建立強大的多步驟 AI 工作流程,而 無需編碼。Opal 於 2025 年 7 月 24 日僅限美國公開測試版 形式發布,它允許用戶建立、修改並分享這些應用程式,並提供入門模板。該發布旨在加速 AI 原型設計 和提高生產力,並在多個語言和開發者產品類別中進行宣傳。

這個文章目前屬於 Google Labs → Opal 無程式碼 AI App Builder 的官方發布入口,主要特點如下:

  1. 開放狀態
     現為 Public Beta 公開測試版,已擴展至 160 多個國家(包含台灣)
     登入入口:https://opal.withgoogle.com
  2. 使用方式
     以自然語言輸入需求,Opal 會自動生成 AI 應用的邏輯流程與介面。
     可視化編輯介面支援「文字描述 → App 生成 → 視覺化調整 → 分享」。
  3. 技術支援模型
     整合 Google 自家最新的多模態模型:
     - Gemini 2.5(核心語言/推理)
     - Imagen 4(圖像生成)
     - AudioLM(語音生成)
     - Veo(影片生成)
  4. 主要應用場景
     - 教學與自學工具設計(學生、講師、教練可用)
     - 行銷自動化流程
     - 創業原型開發與內部工具建置
     - 自動化文件/報表生成
  5. 實作特徵
     - Create workflows:用自然語言描述邏輯,即可自動建立多步驟流程。
     - Make edits:語言指令與視覺化編輯器雙向調整。
     - Share your app:生成後可直接分享、他人使用 Google 帳號登入體驗。
  6. 整體定位
     這是 Google 在對抗 OpenAI「GPTs」與 Canva「Magic Studio」的戰略產品,旨在推進「AI 應用開發民主化」,讓非工程師也能快速構建 AI 解決方案。

以功能邏輯與難度分層來規劃,共分三階段、八個練習任務。這份地圖的目的,是讓你能「從一個指令、走到能自己設計一個AI應用」。


🧭 第一階段:理解Opal運作邏輯(基礎練習)

目標: 認識Opal介面、Prompt結構與輸出控制。

🪐 Step 1:Blog Post Writer

任務目標: 練習單一指令的「輸入→生成→輸出」流程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用一句自然語言(例:「寫一篇關於AI教學的部落格」)生成文章。
  • 嘗試加入明確限制(例如「使用繁體中文」「500字內」「加標題」)。
    學習成果: 理解Opal如何解析Prompt並形成邏輯流程。

🪐 Step 2:Social Media Post

任務目標: 練習短格式內容生成與語氣控制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用同一主題(例如「AI學習課程」)生成三種語氣(正式/活潑/故事感)。
  • 對比輸出差異,觀察Prompt如何影響語氣。
    學習成果: 學會在指令中控制「風格」與「格式」。

🧩 第二階段:多步驟任務設計(中階練習)

目標: 學習如何讓AI執行多階段推理與彙整。

⚙️ Step 3:Business Profiler

任務目標: 練習「輸入資料 → 自動彙整 → 結構化報告」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輸入公司名稱(例:漫遊數位)。
  • 觀察AI如何分析品牌形象與網路曝光。
  • 嘗試在Prompt中加入「請用表格呈現SWOT分析」。
    學習成果: 理解如何指定輸出格式(JSON、表格、摘要)。

⚙️ Step 4:Product Research

任務目標: 練習跨領域分析與條列式輸出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指定產品(例:「AI錄音卡」)。
  • 要求AI生成「競品比較表+優劣勢摘要」。
    學習成果: 理解Opal的「多步驟任務」概念(collect → analyze → output)。

⚙️ Step 5:Video Marketer

任務目標: 練習多輸入來源(產品+受眾)生成創意內容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指定產品與目標族群(例:「牛樟芝滴丸」「熟齡男性」)。
  • 要求AI生成「影片腳本+標題+標籤」。
    學習成果: 學會整合多變數輸入生成多層輸出。

🧠 第三階段:互動式應用與自製模組(進階練習)

目標: 學習創建、改寫與Remix自己的AI App。

🚀 Step 6:Learning with YouTube

任務目標: 練習整合外部內容(影片轉測驗)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貼入YouTube影片(例:「Canva 2025新功能介紹」)。
  • 讓AI生成「三題選擇題+重點摘要」。
    學習成果: 理解外部API串接與自動化摘要機制。

🚀 Step 7:Remix Existing App(從範例改寫)

任務目標: 練習改寫現有Opal模板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選擇任一模板(例:Blog Post Writer),按下「Remix」。
  • 修改Prompt與參數(例如增加語氣、格式或目標受眾)。
    學習成果: 學會如何從「用AI」轉為「設計AI」。

🚀 Step 8:Create Your Own App

任務目標: 建立屬於自己的Mini App。
操作重點:

  • 設計一個小工具(例:「每日AI教練提醒卡」)。
  • 指定輸入(如:一句反思日記)、輸出(AI回饋+QBQ問題)。
    學習成果: 建立「屬於自己的AI Agent雛形」。

🎯 延伸建議

完成以上八步後,你將能理解:

  • Opal 的語法結構(Prompt → Output Template → Action)
  • 如何在不同應用中控制輸出格式與風格
  • 如何逐步擴展成個人化AI應用(Mini App → Internal Tool)

蔡正信-數位教練

我是一位專精於數位轉型與AI應用的教練,致力於協助中高齡族群與企業主有效運用科技工具提升生產力。

蔡教練聯繫方式:https://rdcoach.pse.is/62uqz2

手機:0988-515-413

Line官方帳號2.0 : @rd.coach https://lin.ee/n4T9CGA
群英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資訊顧問電子郵件:hi@rd.coach

跨代際溝通 × AI賦能教學:
結合AI應用、數位工具教學與熟齡學習經驗,專注於中高齡與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輔導,擅長從0到1建構數位素養。

實戰導向 × 客製培訓:
15年數位教學經驗,服務鴻海、1111人力銀行、台南大學、瓦城集團等,設計實用導向的教學模組,強調易學、可複製。

工具整合 × 工作流設計:
善用Evernote、Heptabase、Telegram等多款工具,打造AI第二大腦與一元筆記系統,協助學員從資訊收集到知識轉化。

行動導向 × 教學有感:
500+場講座與工作坊,專注學員實作與成果回報,推動「數位生活力」與「AI生活實驗室」教學風格。

預見未來 × 實踐智慧:
關注生成式AI與數位倫理發展,推動AI工具於科研、商業、教育場域的實作應用,擘劃AI助理與智慧工作未來藍圖。

Share:

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