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數位教練筆記】你敢掃眼球換幣嗎?解析 Worldcoin 與神秘的「Orb」掃描站

官網:World – 真人網路。 https://world.org/zh-tw


Worldcoin 的發展時間軸如下,包含其全球發行與進入台灣的重要時間點:


🗓 Worldcoin 發行時間軸

🔹 專案啟動階段

  • 2021 年 6 月:Worldcoin 專案首次公開由 Sam Altman 等人主導,宣布目標為建立全球身分識別系統與公平發放加密貨幣。

🔹 主網上線(正式發行)

  • 2023 年 7 月 24 日:Worldcoin 正式宣布主網(Mainnet)啟動,代表其基礎架構與代幣 WLD 正式上線。
    • 同日 WLD 代幣於主要交易所(如 Binance、OKX、Bybit)開放交易。
    • 並同步開放 World App 與全球多地的 Orb 掃描站。

🇹🇼 Worldcoin 登入台灣的時間

  • 2024 年底開始籌備:根據媒體與社群觀察,Worldcoin 團隊在 2024 Q4 開始針對台灣市場進行布局與合作夥伴洽談。
  • 2025 年 5 月:Worldcoin 正式進入台灣市場,在台北市設置首批三個 World Space(掃描站),並開放預約虹膜掃描。
    • Binance Square、Blocktrend 等中文媒體於同月報導 Worldcoin 已在台灣展開推廣行動。
    • 同時伴隨推廣活動,如邀請好友可領額外獎勵等。

小結

時間事件
2021/06專案公開
2023/07主網啟動、WLD代幣發行
2025/05正式進入台灣,設立Orb掃描站

在近期帶領中小企業與學員探索Web3世界的過程中,有越來越多人問我:「蔡教練,最近那個掃眼睛就能拿加密貨幣的計畫到底是什麼?」這正是今天我們要談的主角:Worldcoin

這個由 OpenAI 共同創辦人 Sam Altman 推出的項目,並不是單純又一種虛擬幣而已,它真正想做的,是為未來的網路世界建立一套「全球人類身份系統」。而要進入這個系統,你需要親自掃描虹膜,通過一台看起來像科幻電影裡才有的機器:Orb(虹膜球)


📌 什麼是 Worldcoin?不是只有拿幣這麼簡單

Worldcoin 的構想可分成兩個核心目的:

  1. 打造全球人類身份驗證機制(World ID):防止 AI 假帳號、機器人濫用網路資源。
  2. 發放普及型加密貨幣(WLD):讓每個地球人都有機會免費擁有基本數位資產,實踐所謂「金融普惠」。

註冊流程聽起來簡單卻充滿哲學問題:你願不願意用你的虹膜,換一組不可逆的身份證明,以及一些代幣?

只要完成驗證,每個人都能獲得一筆 WLD 作為回饋。但,關鍵在於驗證怎麼做?這就要進入下一段……


👁️ Orb 是什麼?為什麼大家說它像《黑鏡》裡的裝置?

Orb 是一顆銀色的虹膜掃描球,現場看起來真的像未來科技,會掃描你的眼睛,把你獨特的虹膜圖樣轉成一組叫做「IrisHash」的數位代碼。

這組代碼不是照片,也不是影像,而是加密後的生物識別符碼——用來證明你是「唯一且真實的人類」。掃描過後,你會成為 World ID 的一員,並透過 World App 管理你的數位身份與加密貨幣。

在我教學的現場,有學員很實際地問:「這樣不會被監控嗎?」「我的資料去哪了?」這些疑問其實代表了社會大眾的直覺反應——我們正站在數位身份與隱私信任的十字路口


📍 台灣哪裡可以體驗掃描?目前只有台北三個點

根據目前的官方資訊,台灣只有三個「World Space」有設置 Orb 裝置:

  1. N24 ARK(台北南港)
  2. 台北創新中心(中山區)
  3. 信義區掃描站(近台北體育館)

尋找你最近的Orb | 驗證你的World ID https://world.org/zh-tw/find-orb

流程如下:

  • 下載並註冊 World App https://world.org/zh-tw/world-app
  • 線上預約掃描時段
  • 現場掃描虹膜,取得 World ID
  • 領取 WLD 代幣(依區域政策發放)

我親自試過流程,確實不到五分鐘就完成了。不過這不代表我們就能放下戒心,因為後面的資料保存機制、是否真能匿名、安全等問題,仍需社會各界持續監督與討論。


🧠 身份革命還是科技監控?來自教練的觀察與提醒

在我教學與顧問工作中,常說一句話:「工具永遠中性,關鍵在使用者與制度。」

Worldcoin 支持者認為這是一種未來的數位身份基礎設施,能幫助人類在 AI 滲透一切的未來保有人性證明。

但批評者指出,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生物數據壟斷,若治理機制不健全,反而讓少數科技公司掌握全人類的身份與行為紀錄。

你我作為數位公民,面對這種技術不應只是「好奇」或「冷漠」,而是積極理解後,做出選擇


🧭 教練給的行動建議

  • 好奇可以,但別盲從:掃描前務必了解資料流向與App的授權條款。
  • 學會閱讀技術背後的結構:不是為了當工程師,而是保護自己。
  • 思考你希望的未來樣貌:數位身份應該由誰掌握?該如何設計問責機制?

🧩 問問自己:你會為了驗證「我是人」而掃描虹膜嗎?

這場由 Worldcoin 掀起的身份革命,才剛開始。下一步,也許是掃掌紋、掃聲紋、甚至 DNA?你準備好用哪一部分的「你」來證明自己了嗎?


相關連結: 2025/5/28 Sam Altman 打造的「真人驗證」World 正式登台!為何選擇台灣? https://techorange.com/2025/05/28/world-tools-for-humanity/


🌐走進未來的身分驗證:我與 Worldcoin 虹膜掃描球的一場邂逅

✍️ 撰文|蔡正信 數位教練

這天下午,我搭著捷運來到科技大樓站,目的是完成一項很特別的任務:進行 Worldcoin 的虹膜身分驗證

🔍 什麼是 Worldcoin?什麼又是 Orb?

Worldcoin 是一個從 2019 年就開始運作的 Web3 專案,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「人類身分驗證系統」,讓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 World ID
而這套系統的核心,就是那顆銀色未來感十足的球——Orb。它透過掃描你的虹膜,轉換成一組稱為 IrisHash 的加密碼,來證明你是「唯一且真實的人類」。

這組 IrisHash 不是照片,也不是可還原的圖像,而是一個經過保護與加密的生物辨識代碼。完成掃描後,你就可以透過 World App 管理自己的 World ID 和加密錢包。

✨這不只是科技體驗,更是走進 Web3 世界的一道門。


🧭 我的實地體驗紀錄

我預約了下午兩點在某間啤酒館的掃描點,到的時候還不到時間,就先照牆上的自助說明一步步來試。

但不管怎麼掃 QR Code、輸入推薦碼,都卡在同一個步驟過不去。就在我以為要放棄時,一位年輕人走進來,原來他是 World 台灣團隊的工作人員!他來的目的正是為了幫這個新開的掃描點「開機」並教店家如何操作。

現場他不僅啟動機器,還錄教學影片給店家備用,甚至親自幫我完成掃描。


👁 掃描流程重點提醒

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掃描小技巧,未來你們想嘗試時可以少走一些彎路:

  1. 手機準備好 QR Code,對準 Orb 螢幕
  2. 摘下眼鏡,眼睛對準球體
  3. 眼睛距離約 50 公分,一開始靠近,再慢慢退遠
  4. 掃描時會看到藍光圓圈環繞眼睛,很快就結束
  5. 掃描後,會看到系統自動完成 World ID 建立
  6. 驗證資料似乎會「刪除」,但具體情況還是要靠信任系統機制

我成為了全球第 14,444,027 位 World ID 成員,也算是一份紀錄!


🎁 掃完還送啤酒?原來有「Ture!Perk」好康

完成掃描後,World 會送出一個小獎勵。在這家啤酒館,你可以透過 World App 的「Ture!Perk」活動兌換一小杯啤酒(約 100ml)。

我用簡單英文與老闆溝通,把畫面給他看後輸入代碼,順利換到了一杯微苦但香氣十足的啤酒。拍張照留念,為這場科技與生活的交會劃下句點。


📘 數位教學延伸:你可以怎麼帶學生體驗?

這個流程非常適合設計成教學活動或任務卡,適合:

  • 高中職以上學生、區塊鏈社群、數位公民素養課程
  • 設計任務:下載 App → 完成註冊 → 預約掃描 → 實地掃描 → 回報心得
  • 延伸討論:生物辨識隱私、Web3 身分與去中心化的意義

✅ 蔡教練小提醒

別怕嘗試新科技,把每一次實驗當成一次「數位未來探勘」!

我會把這次經驗整理成一張【World ID 驗證任務卡】,也會準備好教學用截圖與解說素材。未來如果你或你的學生也想走一趟這條通往未來的虹膜之路,記得找我拿資料 😉


蔡正信-數位教練

我是一位專精於數位轉型與AI應用的教練,致力於協助中高齡族群與企業主有效運用科技工具提升生產力。

蔡教練聯繫方式:https://rdcoach.pse.is/62uqz2

手機:0988-515-413

Line官方帳號2.0 : @rd.coach https://lin.ee/n4T9CGA
群英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資訊顧問電子郵件:hi@rd.coach

跨代際溝通 × AI賦能教學:
結合AI應用、數位工具教學與熟齡學習經驗,專注於中高齡與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輔導,擅長從0到1建構數位素養。

實戰導向 × 客製培訓:
15年數位教學經驗,服務鴻海、1111人力銀行、台南大學、瓦城集團等,設計實用導向的教學模組,強調易學、可複製。

工具整合 × 工作流設計:
善用Evernote、Heptabase、Telegram等多款工具,打造AI第二大腦與一元筆記系統,協助學員從資訊收集到知識轉化。

行動導向 × 教學有感:
500+場講座與工作坊,專注學員實作與成果回報,推動「數位生活力」與「AI生活實驗室」教學風格。

預見未來 × 實踐智慧:
關注生成式AI與數位倫理發展,推動AI工具於科研、商業、教育場域的實作應用,擘劃AI助理與智慧工作未來藍圖。

Share:

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