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數位教練 蔡正信
在這個所有人都喊著「數位轉型」的時代,我想提出一個根本問題:
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轉型?
是多賺一點錢?還是,讓人生與組織更有「資本厚度」?
最近,我深受創作者與投資人 Sahil Bloom 提出的「五種財富模型」所啟發。他指出:人生的真正財富,遠遠不止金錢,而是五種資本的組合:
- 身體財富(Physical Wealth)
- 時間財富(Time Wealth)
- 心理/心智財富(Mental/Spiritual Wealth)
- 社交財富(Social Wealth)
- 金錢財富(Financial Wealth)
💡 一場真實轉型,從排序開始
我們過去太習慣以金錢為目標,績效為衡量。
但從數位教練的角度來看,真正轉型的起點,是重構「資本的排序權」。
讓我開門見山地說:
✅ 身體,是最重要的資本。
這不是健康講座的slogan,而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的邏輯推導:
- 沒有健康,你沒時間(即便有空檔,也只能躺著)
- 沒有健康,你無法學習(注意力崩潰、記憶力衰退)
- 沒有健康,你社交退場(失約、無力、情緒失衡)
- 沒有健康,再多金錢,也只是延命而已
身體是你執行一切策略的「底層作業系統」。
🔍 我怎麼在教學與顧問中運用這個模型?
1️⃣ 建立【五種財富雷達圖】
我會請學生與企業主管畫出自己當前的五種財富分布圖。許多人一畫才驚覺:
金錢指數可能是80,但身體與時間竟然只有20;
每天為績效奔波,卻沒時間陪孩子、也沒力氣學新東西。
這是典型的單一資本放大,其他資本崩壞。
2️⃣ 啟動【資本再配置計畫】
我會引導學員在接下來的一季,只聚焦一件事:投資那一項最薄弱的資本。
- 若你沒時間,請砍掉無效會議與無邊任務
- 若你沒健康,請把日程先空出來「運動」而非「擠運動」
- 若你沒心智彈性,請回到閱讀與思考,而非刷演算法短影音
3️⃣ 教企業「用五種財富」重寫考核邏輯
企業不該只KPI導向,而應引入第二維度的資本衡量:
- 時間資本:讓人才有深度工作區段,而非被日程切碎
- 學習資本:不只要求創新,而是創造可犯錯的環境
- 社交資本:鼓勵跨部門學習,不是只用績效評比做內卷
🚀 我個人的財富排序與提醒
對我來說:
- 身體財富是底線資本
- 時間財富是配置權的主權象徵
- 心理財富是我做數位教練的核心資源
- 社交財富是我前進路上的盟友系統
- 金錢財富是支持我自由度的工具
我不是在追求「財富自由」,而是「資本平衡」
真正自由的,不是錢夠多,而是你能否選擇把時間用在哪裡、與誰同行、做什麼學習、怎樣活出身體的張力與心智的清明。
🧩 給讀者的三個反思問題(歡迎寫進你今天的筆記)
- 哪一項財富是你目前最忽視、但風險最大的一塊?
- 如果你明年只專注修復一種財富,你會選哪個?為什麼?
- 你的行事曆,是否正在「偷偷摧毀」你的五種資本?
✅ 結語
數位轉型,不該只是讓組織更像機器;
真正的轉型,是讓人更像人,活得有資本、有選擇、有續航力。
我是數位教練蔡正信,
用數位工具提升效率,更幫你找回人生資源的主導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