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攝影挑戰 20250719(六)200/365 Day3469

說明:

今天是星期六,一整天圍繞在「奧特曼日」的喜悅與驚奇之中。早上八點,還在床上的我就被兒子叫醒,因為今天是奧米加奧特曼第三集播出的日子。他等不及要看,於是我們立刻起床,打開日本東京電視台收看最新的一集,雖然沒有中文字幕,但兒子全程投入,非常開心。

早餐由老婆貼心叫來永和的「世界大王」豆漿,搭配我昨天買的阜杭豆漿甜餅,超級滿足。世界大王的豆漿有一種微微焦香的味道,獨特又好喝。稍作休息後,我幫兒子換好泳衣,準備去上游泳課。天氣陰陰的還下起小雨,我們撐著傘出門。游泳班今天有三位教練和八個小朋友,兒子因為已經會換氣,被調到進階班學自由式,看著他一次比一次進步,我們也很欣慰。

課後,我們原本打算回家,但老婆提議就近吃午餐,我帶兒子洗完澡、吹乾頭髮後,我老婆早已機靈地把玩具帶來,讓他免於失落。我們坐在窗邊吃飯,風景好,氣氛佳,是個完美的小插曲。

下午 2 點半要到台北市政府二樓的親子劇場看超人力霸王舞台劇,Uber 已預約好,卻在車上驚覺忘了帶票,好險司機願意繞回家,我衝上去拿再趕回車上,驚險又順利。到劇場後,小朋友們陸續進場,很多孩子穿著奧特曼衣服,我老婆早就準備好了,幫兒子換上,他也滿心期待。

舞台劇表演禁止錄影,我們便專心欣賞。現場不但有投影技術,還有精緻聲光效果,奧特曼與怪獸們的打鬥場景逼真又熱血。演出中還安排小朋友呼喊幫奧米加加油,兒子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段。他說他也想上台演出,我鼓勵他在夢裡實現這個願望。

中場時他吵著買玩具,可惜想要的奧米加早已售罄,只剩下一隻大怪獸,價格更貴,但因為是今天動畫新出場的角色,他還是買了,興奮不已。第二段表演更精彩,反派大魔王登場,甚至會飛,令人驚嘆。整體表演結構、節奏與視覺效果都遠超預期。

晚上我們轉戰中山站的「鳥貴族」吃晚餐,老婆用手機登記節省等待時間,新菜色豐富、服務好,點餐一下就破千,我們仍吃得很開心。飯後我們去逛樓上的玩具店,兒子的怪獸玩偶被店員注意,讓他開心得不得了,依依不捨地離開。

回程搭捷運與公車時他說不累,卻一上公車就秒睡。下車後抱他回家,醒來後我們又一起補看早上錯過的前十分鐘奧特曼。晚上幫他洗澡刷牙,今天由我陪他入睡,雖沒說睡前故事,但我們聊了今天的印象與感動。

夜深了,我也抽空試玩新下載的 Kiro,這是一套 AWS 推出的 AI 編碼 IDE,功能進一步超越 Cursor,可以協助從需求、設計到任務拆解,全流程幫忙新手寫程式。未來寫程式可能不再是工程師的專利,而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技能。今天一位學生也主動問我 Cursor 的學習方式,他希望能學會「指揮 AI 為自己完成任務」,我完全認同,這將成為未來一個強大的能力。我走在前頭,希望能幫更多人解開數位瓶頸,朝向「人人皆能運用 AI」的目標前進。

感謝的事:

1.感謝老婆為今天的兩件關鍵事情做了準備(帶玩具與換裝),讓行程順利無阻。

2.感謝司機願意折返拿票,讓我們能如期參加活動。

3.感謝兒子今天表現乖巧、有參與感,讓我們也更投入於活動中。

4.感謝有新的 AI 工具可供測試與應用,持續讓我的數位教學與應用視野擴展。

值得記下來的經驗:

1.奧特曼日的完整安排:動畫 + 游泳 + 舞台劇 + 晚餐,創造親子一日冒險體驗。

2.對孩子而言,參與式劇場比觀看更有意義,未來可以安排互動性更強的體驗。

3.忘記帶票這件事提醒我,未來需要有 checklist 支援家庭活動管理。

4.舞台劇後買玩具的流程可以預先引導孩子,設定「玩具預算」與「購買原則」。

5.測試 Kiro AI 編碼 IDE 有效展現未來「不會寫程式也能創造」的趨勢。

更多的365攝影挑戰請到 https://rd.coach/category/365challenge/

蔡正信-數位教練

我是一位專精於數位轉型與AI應用的教練,致力於協助中高齡族群與企業主有效運用科技工具提升生產力。

蔡教練聯繫方式:https://rdcoach.pse.is/62uqz2

手機:0988-515-413

Line官方帳號2.0 : @rd.coach https://lin.ee/n4T9CGA
群英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資訊顧問電子郵件:hi@rd.coach

跨代際溝通 × AI賦能教學:
結合AI應用、數位工具教學與熟齡學習經驗,專注於中高齡與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輔導,擅長從0到1建構數位素養。

實戰導向 × 客製培訓:
15年數位教學經驗,服務鴻海、1111人力銀行、台南大學、瓦城集團等,設計實用導向的教學模組,強調易學、可複製。

工具整合 × 工作流設計:
善用Evernote、Heptabase、Telegram等多款工具,打造AI第二大腦與一元筆記系統,協助學員從資訊收集到知識轉化。

行動導向 × 教學有感:
500+場講座與工作坊,專注學員實作與成果回報,推動「數位生活力」與「AI生活實驗室」教學風格。

預見未來 × 實踐智慧:
關注生成式AI與數位倫理發展,推動AI工具於科研、商業、教育場域的實作應用,擘劃AI助理與智慧工作未來藍圖。

Share:

More Posts